近年來,在國家鼓勵政策不斷深入的背景下,換電產業發展迅速,各車型、各領域、各產業鏈主體持續發力,產業在規模和效益上都取得喜人成果。12月23日,由電動交通換電產業技術創新聯盟(以下簡稱:換電聯盟)與十二家換電頭部企業聯合編寫的《2021年電動汽車換電產業發展白皮書》(以下簡稱《白皮書》)在2021中國國際換電模式產業大會上正式發布。
換電聯盟常務副理事長賈俊國在發布會上表示,充電和換電并不是非此即彼、互相排斥的關系,而是互相競爭、互為補充的共生競爭關系。他強調建設充換電網絡一定要注意資源共享,不能各自為戰,避免資源浪費,這也是我們國家體制的根本優勢。他號召廣大從業人員要站在國家高度看待今天的技術發展、商業模式和產業布局,進一步加速“三網融合”的進度。
白皮書全面展示了電動汽車換電產業發展格局與現狀,進一步闡述換電作為電動汽車重要的能量補給方式,將與充電設施共同組成完整的補能網絡體系,為電動汽車用戶提供高效便捷服務。
白皮書指出,隨著產業不斷發展,換電技術正向快速、安全、智能化、共享化方向迭代。換電站效率越來越高,服務能力越來越強。乘用車可實現3分鐘快換,重卡實現5分鐘快換,日服務能力均達到200次以上。技術標準化方面,白皮書提出換電產業要分場景、分主體、分階段推進。在車端、電池端、站端實施兼容性技術,多方協同,逐步實現動力電池互用,換電網絡互聯互通,極大提升換電設施利用率,節約社會資源。
白皮書預測,“十四五”期間,在巡游出租車/網約車、重卡、礦卡、物流車四大領域,換電站需求量將達到4800多座,配套動力電池容量總計超過13GWh,換電設施累計投資規模將突破180億元。隨著換電車型及換電站大規模投入運營,通過換電完成的補能需求將呈倍數增長。到2025年將有超過26200GWh的補能需求通過換電模式完成,占據整個充換電市場的17%左右。
未來,充換一體化、換電能源綠電化、換電設施與電網能量互動、電池資產管理等創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,將形成車-站-電池-電網完善的交通與能源網融合生態體系。白皮書還分析了換電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、安全運維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瓶頸并形成相應政策建議。
電動交通換電產業技術創新聯盟,是由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,國網智慧能源交通技術創新中心(蘇州)有限公司聯合國內整車企業、動力電池企業、電網公司、換電相關企業及產業資本共同發起成立的非盈利性社會組織。聯盟以構建電動交通換電產業創新平臺、促進電動交通產業健康發展為宗旨,全力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。(轉自 電樁網)
2019.05
5月8~12日,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調研組赴山東實地調研。中國工業大獎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我國工業領域最高獎項,代表我國工業化的方向、道路和精神,代表工業發展最高水平,對增強綜合國力、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工業企業和項目進行肯定,帶動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企業的發展。目前,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前期調研已經啟動。
2019.04
德國總理默克爾將于29日至30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。這是默克爾就任德國總理以來,第8次訪華。據了解,此次隨默克爾訪華的商業大佬有20多位,涉及機械、汽車、電子和電訊等行業。這些商業領袖將在30日與李克強和默克爾共進午餐。
2019.09
4月24日,由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主辦,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、三一集團、樹根互聯承辦的第十次工作組全會,“工業互聯·敢為人先”湖南省工業互聯網專題會議在長沙成功舉辦。
2019.09
北京——卡特彼勒(紐交所代碼:CAT)在中國(北京)國際工程機械、建材機械及礦山機械展覽與技術交流會(BICES 2019)上展出眾多機械設備、最新技術和服務能力。